更新时间:2025-01-01点击:71
商品有了“身份证”,扫一扫即可知道生产日期,这一创新举措已在某些地区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以下是对该现象的详细解读:
商品条码是商品的唯一身份标识,通常印制在商品的外包装上,也被形象地称为商品的“身份证”。这一“身份证”的升级,即国际物品编码组织提出的“全球二维码迁移计划”,旨在通过二维码技术,为商品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信息展示方式。
试点地区:2022年,浙江成为国际物品编码组织确定的全球二维码迁移计划首个示范区。
成效显著:自示范区建设以来,浙江省已累计为49.9万种产品发放了超过4亿张商品“二代身份证”(即二维码)。这些“身份证”涉及经营主体9.1万余户,商品二维码使用量超过5.6亿次,主要覆盖零售、食品、医药、化妆品等热门领域。
信息共享:与以往商品上的条形码相比,商品二维码增加了信息共享功能。消费者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轻松获取商品的生产日期、批次信息、检测报告等丰富内容。
防伪溯源:商品二维码还具备防伪溯源功能。通过扫描二维码,消费者可以追溯商品的生产源头,确保购买的商品是正品。同时,这一功能也为商品监管提供了有力支持,有助于严防食品、药品等安全风险。
管理便利:对于经营者来说,商品“二代身份证”的应用也带来了管理上的便利。一物一码的商品可以在收银台结算,如果商品过期了,在收银台就能被精准拦截。此外,智能扫码设备还可以自动读取二维码,将它们与生产环节中的关键信息进行关联,详细记录产品的成长历程,确保生产全链条可追溯。
在浙江杭州的一家超市里,许多商品都已经有了自己的“二代身份证”。消费者只需拿出手机一扫,就可以看到商品的详细信息。这种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不仅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还为商家带来了更多的销售机会。同时,在浙江一家乳制品企业的生产线上,每个产品在包装时都会被赋予一个唯一的二维码。这些二维码在生产、物流、销售等各个环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商品“身份证”的升级和推广是数字化时代的重要趋势之一。通过二维码技术,我们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商品信息、追溯生产源头、保障消费者权益。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商品“身份证”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政府和企业也应加强合作与监管力度,确保商品二维码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