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21点击:63
央视网消息 :在5月28日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谈到了科技创新多个层面的问题,金句频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趋势,下好‘先手棋’,打好基础、储备长远”;“不能让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死了,不能让无穷的报表和审批把科学家的精力耽误了!”这些话在广大科技工作者中引发了热烈反响与共鸣。
新时代科技强国动员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怀进鹏表示,今天新闻,这是总书记在面对新时代下,科技创新和科技发展的大的历史格局下,站在中国走向强起来和建功新时代的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过程当中一次动员令。
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从世界大格局的视角,深刻分析了中国科技创新发展面临的严峻紧迫的挑战。他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有的历史性交汇期可能产生同频共振,有的历史性交汇期也可能擦肩而过。
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认为,要抓住这个科技革命的机遇,我们面临的挑战是非常严峻的,一个挑战是国际上的大国竞争,如何实现突出重围,是我们面临一个重大挑战;第二方面是我们国家本身科技发展又处在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点的突破到系统提升的一个关键阶段,科技当中管用的、实用的技术还不够多,原创的成果还不够多。
除了来自国际大背景的严峻挑战,在国内小环境方面,我国科技领域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科技在视野格局、创新能力、资源配置、体制政策等方面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重点体现在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短板依然突出,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
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李晓红说,总书记用了形势逼人、挑战逼人还有使命逼人,这也是给科学界专家们提出新的任务,我们现在确实是要深刻深入地分析国家在创新驱动发展当中,哪些有优势,哪些还是短板,如何补短板。
部署明确 抓牢自主创新
形势严峻逼人,中国怎么办?中国要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蓝图目标,主攻方向和具体目标在哪里?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总书记从五个方面作出了部署:
第一,充分认识创新是第一动力,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第二,矢志不移自主创新,坚定创新信心,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第三,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着力激发创新活力。
第四,新闻资讯,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贡献中国智慧,着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五,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
潘教峰说,这几点逻辑上是环环相扣,是科技发展全方位布局当中最关键的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布局。
总书记提出要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极大激发了科技工作者们勇于创新的热情。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学敏认为,习主席的重要讲话,讲到了我们心坎里。只有自主创新一条路,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在谈到自主创新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对于这一点,中科院院士、量子卫星工程首席科学家潘建伟深有体会。
2016年8月,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上第一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从卫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钥分发和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这标志着我国在国际上抢占了量子科技创新的制高点,成为这个领域的领跑者。然而,成功的背后,潘建伟也曾遭遇卡脖子的困境。
潘建伟告诉记者,本来我们发射可以更早一点,如果说有些技术,比如说我们空间的光学跟踪瞄准,和空间的光学通道建立的技术。如果当时能够比较方便地从欧洲引进的话,那我们的卫星可能早两年就发射了,但当时我们进行长期沟通,至少聊了两三年左右,当时他们有器件,因为某种协议和条约方面的原因,受到了美国的限制,没有得到许可,所以我们就是没有办法弄了。
关键技术买不来怎么办?只能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潘建伟联合了国内多家研究机构,优势互补,协同攻关,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攻克了这一卡脖子的关键技术。
对于创新,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既形象又深刻的语言,激起院士们强烈的共鸣。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林说,我们鼓励创新,也认识到创新不是嘴上喊喊那么简单的,往往它是九死一生的,真正从事创新的人是比较能够耐得住寂寞,能坐冷板凳。
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几乎每一位院士都经历过严峻的挑战。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是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得者。他研究的领域是水稻分子设计育种。李家洋的目标是为中国人培育既高产又好吃的大米。目前,李家洋的研究团队已经是这个领域的世界领跑者。然而,当初为了寻找一个理想株型的水稻功能基因,李家洋也曾经历过长达10年的苦苦探索。
#p#分页标题#e#习近平总书记说:“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两院院士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我们的很多院士都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厚情怀,都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
为科技工作者解放手脚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全面聚焦人才,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为广大科技工作者解放了手脚,引发了科技界的共鸣,给了大家信心、力量,准备放手去做。
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院士群体给予高度评价。他提出,不能让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死了,不能让无穷的报表和审批把科学家的精力耽误了!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宝峰激动地说,真的是说到我们的心坎里。大家都非常感动。听了以后,觉得总书记是懂科技人才,接地气,了解科技界的状况。
对于如何培养创新人才,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强调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他希望广大院士关心和爱护青年人才,把发现、培养青年人才作为一项重要责任,为青年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大舞台。
潘教峰说,总书记用很大篇幅来谈人才问题,充分体现了总书记“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的理念,在创新人才上,它实际上是由不同的群体组织的,既有给我们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以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又有大量中青年科学家,还有现在处在青少年阶段的未来人才。这三个群体,总书记都讲到了,而且都提出了殷切的希望。特别是青年人才,惟有一代青年人才成长起来,中国的科技才能上新的台阶,所以,总书记对人才问题是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有系统的思考。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一方面要有用人的好机制,释放科学家们的创新活力,支持他们放开手脚去创新,从而培育造就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另一方面,还要有育人的好土壤,这既要培育崇尚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和环境,更要从娃娃抓起,从小点燃孩子们的科学梦想,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上下求索的科学精神,鼓励孩子们不满足于死读书、读死书,而是敢创新、爱创新。人才根系发达了,创新强国的建设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可用之才。
从跟跑并跑向部分领跑跨越
不只这次两院院士大会,在许多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市场换不来核心技术,有钱也买不来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己研发、自己发展。”他指出:“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
天眼探空、量子卫星飞天、超算蝉联世界之冠,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密集发力,从跟跑、并跑向部分领跑跨越。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认为,我们集中全国很重要的力量,办了很多大事,实际上这几年很多比较大的成就,都是在党的领导之下,动员全国力量,万众一心,创造出很多国外很难做的一些大的工程,比如说FAST、高铁等等。
以北京为例,在建设全国科创中心过程中,以中关村为主阵地,依托清华、北大、中科院等400多所高校院所,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中关村以科技为根基、以市场为导向,把资本作为核心技术的催化剂,很快聚集了1490家知名创业投资机构,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规模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
位于中关村环保科技示范园内的龙芯中科,在通用处理器等芯片领域这一关系到国家命运的战略产业进行研发和推广,近两年公司真正进入市场。得益于办公国产化、自主化项目的推广,他们的产品开始批量应用,得到了不断试错修复的机会。如今,龙芯中科已拥有几百家合作伙伴与用户,近2000台龙芯终端已在广东云浮市全面部署,经过科研人员不断测试和修复,已经可以满足日常办公需要。
而迎来上合峰会的青岛,也像青春活力蓬勃的少年,骨子里追求创新的基因,不断创造新的动能。
智能制造成为青岛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向世界展现中国创新动力。据统计,青岛“互联网+”智能制造项目近百个,总投资估算超过400亿元。打造支撑“海洋强国”战略的大国重器,成为这里攻关的焦点之一。探海之梦,正变为现实,“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从这里出发,探寻海洋奥秘;全球第三条大洋科考船“梦想号”计划于2021年下水……一批“大国重器”,正为挺进海洋一展身手。
来自这里的创新力量,一次次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舞台上展现中国实力!让全世界感受“中国启航”的创新动力。
这些成就正是得益于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必须把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这次两院院士大会总书记讲话精神上来,为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而不懈努力。